2025年7月31日-8月1日,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冶金固废资源分技术委员会(TC183/SC18)在银川组织召开了“钢渣分类和处理及应用重点标准宣贯会”。会议旨在加强和深化标准实施应用的效果,进一步规范钢渣管理、处理和丰富钢渣综合利用的多元化途径,积极推动钢渣资源的高价值循环利用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
本次宣贯会吸引了来自钢铁产业链各环节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共有来自全国37家单位的5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参会代表涵盖了:钢铁生产企业,如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首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马鞍山钢铁有限公司、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与工程技术机构,包括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山东省冶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资源循环利用与环保科技企业,如鞍钢绿色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宝武环科总部环境技术研究院、宝武环科武汉金属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宁夏天纵泓光余热发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麦特莱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希睿迪科技有限公司、阿拉善盟金圳冶炼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市西金矿冶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鑫元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甘肃三远硅材料有限公司等;矿业及材料企业,如五矿矿业有限公司、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山东金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马钢矿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包钢集团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专业高校,包括北京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理工大学等。
宣贯会现场 会上对参会单位介绍了YB/T 6322-2024《钢渣分类》、YB/T 6208-2024《钢渣稳定化处理方法》行业标准和GB/T 28294-2024《钢铁渣复合料》国家标准三项标准的主要内容、实施路径及应用成效。 一、YB/T 6322-2024《钢渣分类》 该行业标准建立了科学、系统的钢渣分类体系,规定了钢渣的基本要求、钢渣来源、钢渣处理及分类,适用于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钢渣。该标准填补了钢渣规范分类管理的空白,从源头和过程控制,规范钢渣管理和质量要求,为钢渣的精细化管理和定向资源化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统一的分类标准有助于钢渣产生企业、处理企业、应用单位之间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匹配,是构建钢渣资源化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要纽带。标准的实施将促进钢渣“物尽其用、优质优用”,引导不同类别的钢渣流向最匹配其特性的高价值利用途径(如高性能建材、道路基层/路基、冶金熔剂、土壤改良剂等),显著提升钢渣整体资源化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YB/T 6208-2024《钢渣稳定化处理方法》 该行业标准系统规定了钢渣稳定化处理方法的术语和定义、热渣稳定化处理方法、冷渣稳定化处理方法、钢渣稳定化处理方法的选择,适用于钢渣,涵盖铁水预处理渣、转炉钢渣、电弧炉钢渣和精炼铸余渣。重点针对稳定化处理方法的选择、处理设备及处理时间等内容进行规定。该标准为钢铁企业及资源化利用企业提供了科学、规范、可操作的钢渣稳定化处理方法指南。处理方法的合理选择,确保了处理后钢渣的长期体积稳定性,是钢渣安全应用于建材、道路工程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准。标准的实施将显著提升钢渣稳定化处理的效率和效果,降低钢渣应用带来的工程风险,加速稳定化钢渣在其他工程领域的规模化消纳,提升钢渣资源化产品的附加值。 三、GB/T 28294-2024《钢铁渣复合料》 作为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钢铁渣复合料的组分与材料、强度等级与代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适用于以钢铁渣为主要原料的复合料,包括工程建设用钢铁渣复合胶凝材料以及道路混凝土、普通砂浆用钢渣复合料。该标准作为打通钢铁渣从“废弃物”到“合格工程材料”最后一公里的核心标准,为钢铁渣复合料产品提供了统一的质量准绳和规范,也为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和质量监督提供了有效依据,是大规模推广钢铁渣在工程建设中应用的关键保障。标准的实施将极大推动钢铁渣复合料在沥青混凝土、道路基层/底基层、回填工程等领域的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应用,为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 本次宣贯会圆满成功,有效凝聚了行业共识,为三项重要标准的落地实施、推动钢渣资源化利用迈向规范化、高值化、规模化的新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将有力助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