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8月1日,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冶金固废资源分技术委员会(TC183/SC18)在银川组织召开了“《矿山修复回填用钢渣应用技术规范》标准预审会及相关标准启动和讨论会”。
来自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首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鞍钢绿色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钢铁研究院、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宝武环科总部环境技术研究院、宝武环科武汉金属资源有限责任公司、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山东省冶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五矿矿业有限公司、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山东金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马钢矿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包钢集团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宁夏天纵泓光余热发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麦特莱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希睿迪科技有限公司、阿拉善盟金圳冶炼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市西金矿冶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鑫元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甘肃三远硅材料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理工大学、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37家单位5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现场 会议预审了《矿山修复回填用钢渣应用技术规范》(20240130-T-605)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钢渣用于矿山回填的基本要求、采坑选址要求、矿山本底调查、钢渣采样分析和评估、环境影响预测及风险评估、污染防控要求、回填作业要求、环境质量监测及档案和后期管理要求。矿山开采后大多数均存在地表或地下采空,其表现为地表地形破坏、沉降和塌陷引发垮塌、塌方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采空区回填、地形重构等修复治理至关重要,需要数以亿吨计的大量性能合格、价格低廉且环境友好的回填料。本标准制定将推动高炉渣、钢渣及尾渣等分级利用、优质优用和规模化利用,大量钢渣就近作为矿山修复回填材料,提高钢渣利用水平,减少钢渣的堆存,用钢渣回填修复矿山既符合环境治理、废物消纳的需求,也满足国家促进气候治理、改善环境与健康的整体目标,为实现全社会碳达峰奠定基础。 标准的制定为钢渣回填矿山提供技术依据,建立钢渣矿山回填统一标尺,实现固废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增效。 会上还启动了《泡沫混凝土用钢渣粉》《钢铁工业含铁尘泥回收及利用技术规范》《耐磨、透水沥青路面用钢渣》《钢铁企业固体废物处置和利用指南》《钢渣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5项国家标准和讨论了《含铁尘泥 铅和锌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钢渣处理和加工绿色评价导则》《钢渣稳定性试验方法》《钢渣 氧化钠和氧化钾含量的测定》《钢渣 碳和硫含量的测定》等6项国家标准,讨论了《发泡混凝土砌块用钢渣砂》《钢渣 氧化镁含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等2项行业标准。制定钢渣绿色低碳标准,是促进钢铁行业实现低碳转型的关键措施。 通过制定《钢渣处理和加工绿色评价导则》《泡沫混凝土用钢渣粉》《发泡混凝土砌块用钢渣砂》《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耐磨、透水沥青路面用钢渣》《钢铁工业含铁尘泥回收及利用技术规范》《钢铁企业固体废物处置和利用指南》等7项冶金固废综合利用标准,将构建覆盖评价、关键产品与回收利用的完整标准体系,规范并引领钢铁渣及粉尘高值化、规模化应用,打通资源循环路径,降低环境负荷,提升钢铁行业绿色发展水平。 通过制定《钢渣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含铁尘泥 铅和锌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钢渣 氧化钠和氧化钾含量的测定》《钢渣 碳和硫含量的测定》《钢渣稳定性试验方法》《钢渣 氧化镁含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等6项冶金固废测试方法标准,有利于统一关键指标检测方法,为钢渣资源化利用提供精准数据支撑,提升产品质量与环保性能,降低环境风险,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支撑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在全体专家代表的共同努力下,标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顺利完成各项议程。为进一步提升国家标准的质量和水平,助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诚挚邀请各相关单位积极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