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加速,团体标准作为市场化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专利技术的融合日益紧密。为规范团体标准中涉及的专利处置工作,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GB/Z 43194—2023 《团体标准涉及专利处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文件为团体标准中专利的披露、许可和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旨在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与标准实施之间的关系,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健康发展。
1 文件背景与意义
《指南》的制定基于《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等政策文件的要求,旨在解决团体标准与专利融合中的实际问题。团体标准因其市场导向性强、灵活性高的特点,与专利技术的结合尤为频繁。然而,专利的独占性与标准的公共性之间存在潜在冲突,如何公平、合理地处置专利成为标准化工作中的关键问题。《指南》的发布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为团体标准相关方提供了操作规范。
2 核心内容解读
(1)总体原则与目标
《指南》提出了四大原则:
公开透明:
要求专利信息在标准制修订和实施过程中公开透明,便于查询。
利益平衡:
兼顾专利权人与标准实施者的利益,避免滥用知识产权。
促进创新:
鼓励专利技术融入标准,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诚实守信:
强调各方在专利披露和许可中需真实、准确、守信。
总体目标包括尊重知识产权、激励科技创新和促进经贸往来,旨在通过规范专利处置,提升团体标准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
(2)职责与管理
《指南》明确了各利益相关方的职责:
社会团体:
需设立专门机构或职位管理专利工作,制定专利相关制度,开展宣贯培训,并建立信息化平台供专利信息披露和查询。
标准参与者:
需履行专利披露义务,建立专利保护与标准制定的同步机制。
专利权人:
需评估专利必要性,准备许可方案,遵守许可承诺。
标准实施者:
需合理应对专利许可谈判,核对专利必要性。
(3)专利披露
专利披露是《指南》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
披露义务:
任何单位或个人可自愿披露专利信息,社会团体成员需主动披露已知专利。
披露内容:
包括专利基本信息、许可方式(免费、有偿或不同意许可)及义务继承条款。
披露流程:
覆盖标准制修订的全生命周期,从立项到发布实施,各环节均需进行专利信息披露和管理。
(4)许可与纠纷解决
《指南》鼓励采用公平、合理、无歧视(FRAND)原则进行专利许可,许可方式以普通许可为主,避免排他性或独占性许可。
若谈判未达成一致,可引入第三方调解或司法途径解决纠纷。此外,专利权人在转让专利时需确保受让人继续履行许可义务。
3 实施建议
(1)社会团体
尽快制定符合《指南》要求的专利管理制度,并公开透明地执行。
建立专利信息管理平台,便于成员和社会公众查询。
定期开展专利相关培训,提升成员的专利意识和处置能力。
(2)标准参与者与专利权人
在标准制定初期即进行专利评估和披露,避免后期纠纷。
遵循FRAND原则,合理制定许可方案,促进技术共享。
(3)标准实施者
在实施标准前,主动查询相关专利信息,评估必要性。
遇到专利许可谈判时,积极协商,必要时寻求社会团体或第三方协助。
4 结语
GB/Z 43194—2023《团体标准涉及专利处置指南》的发布,为团体标准中专利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公开透明的专利披露、公平合理的许可机制以及明确的职责划分,该文件将有效促进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协同发展,为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基础。各利益相关方应积极响应,共同推动《指南》的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