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冶金粉尘、污泥等)具有来源广泛、产量大、成分复杂等特点,造成处置困难。转底炉工艺具有较高有价金属收得率和杂质去除率的优势,为金属化原料的生产和含铁二次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但需要解决金属化产品强度低的问题。研究表明,脉石成分(CaO、MgO、Al2O3、SiO2)会对化学成分、物相组成、微观形态和渣相稳定性造成影响,进而影响金属化球团的强度。本文利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模拟和高温还原实验研究了四元碱度R4(w(CaO+MgO)/w(SiO2+Al2O3))对金属化球团的还原行为和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包括物相组成、抗压强度、微观结构和软熔性能。结果表明,适宜的碱度可以明显促进含碳球团的还原。较低的碱度(R4<1.4)有利于SiO2和Al2O3与FeO形成低熔点的含铁化合物,液相生成量增加,但由于铁晶粒的析出和生长受阻,导致金属化率降低。有趣的是,较高的碱度(R4>1.8)也增加了液相生成的数量,其中液相的主要成分是铁酸钙,并提高了球团的抗压强度,这是由于颗粒状的铁晶粒被连结成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液相量增多有利于金属化球团的强度,但在R4=1.6时球团的平均抗压强度下降到1521.9 N,这是由于该碱度区间形成了硅酸二钙,在冷却过程中硅酸二钙易晶型转变导致球团体积膨胀产生裂纹。
图1 高温熔体物理性能测量仪器
图2 不同w(Al2O3+MgO)含量的FeO–SiO2–CaO体系三元等高线图
图3 R4对金属化球团的(a)理论液相产量和(b)抗压强度的影响 不同C/A铝酸盐熔渣中各结构单元的比例
图4 R4对金属化球团金属化率和脱锌率的影响
图5 R4对熔体高温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