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拥抱数字化转型。立足发展新阶段,永钢集团多个产业板块坚持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路线,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今天,我们走进永钢集团,看企业如何加快优化产品结构,打造优特钢精品基地。
在永钢特钢公司电炉分厂车间,一批优质钢材正在装车,准备发往客户手中。“这是我们的42CrMo4风电轴承钢产品。”永钢特钢公司产品开发科科长俞杰介绍说,风机运行环境大都恶劣,受损后维修成本较高,因此产品质量要求远高于普通钢材,特别是应用在关键零部件制作的材料要求更为严苛,永钢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 2015年起,永钢开始进军风电用钢领域,加大特钢精品研发力度。截至目前,企业风电连铸圆坯产品实现了φ380-1200mm全覆盖,风电轴承钢占据国内约四分之一的市场,综合水平居于国内前列。 近年来,永钢紧紧围绕“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的发展战略,在产品结构优化、产品档次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强等方面做足文章。 专业化生产 在永钢棒材四分厂车间内,通红的钢坯穿过连轧生产线,经过“千锤百炼”成功变身为优质特钢棒材。“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我们引进了三辊减定径机组等设备,产品尺寸精度把控到位。”永钢棒材四分厂轧钢工艺主任工程师朱爱华说,瞄准特钢、中小棒,车间不断更新升级设备,提高成材率和生产效率,形成了50多个规格、110多个牌号轧制能力,充分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精细化管理 今年1月,永钢特钢公司集中调度中心“数字孪生工厂”正式投用,永钢智能制造再添新成员。“数字孪生工厂不仅能模拟出连铸出坯动态,还能根据连铸机各流信号采集,同步出坯状态,模拟钢坯温度变化等视觉效果,不用去生产一线,就能直观看到比生产现场还多的信息。”永钢特钢公司生产管理科信息化管理师陈徐越介绍。借助可视化平台,企业实现数字工厂和现实工厂的场景、数据同步并实时展示,用数字化赋能生产,实现精细化运营。 特色化发展 “我们结合产线特点,充分发挥设备优势,攻坚研发新产品。”俞杰介绍。前几年,随着火力发电厂对热效率需求的提高,超(超)临界火电用钢的连铸圆坯市场前景较为广阔。企业提早布局,启动了高合金P91高压锅炉连铸圆管坯的开发,由于该钢种合金比高达10%,生产难度极大,国内鲜有大规格连铸圆坯的生产案例。研发团队克服了该钢种矫直难度大、心部质量难以满足等众多难题,掌握了该钢种的关键生产技术,成功地研制了该钢种。 拿下难啃的硬骨头后,团队乘胜追击,加大研发力度,实现了高合金连铸圆管坯钢全面开发。去年,永钢P9系列高压锅炉连铸圆管坯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 以“新”增优强竞争 2020年,永钢启动了电炉分厂2#连铸机项目,重点开发大规格风电轴承钢、大规格风电法兰钢、大型压力容器锻件用钢和大型机械结构用钢等。今年3月,2#圆坯连铸机成功试制了ф1200mm 风电用钢,刷新了永钢连铸圆坯的最大生产规格。 此外,永钢还创新性地开发了以轧代锻圆钢。通过对连铸坯低倍质量和轧制工艺的持续优化,企业生产的大规格以轧代锻圆钢不仅超声探伤质量达到了锻材水平,同时还具备了材料利用率高、尺寸精度好、表面质量优等特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制造风力发电机轴、柴油发动机曲轴、工程机械活塞杆、液压破碎锤缸体等重型机械零部件,得到了客户广泛的好评。 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载体,永钢走深走实创新之路,核心竞争力愈发凸显。目前,永钢自主研发的贝氏体非调质钢、马氏体耐热焊丝钢SA335 P91等产品替代进口,填补了国内空白;10项产品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10余项产品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认定为实物质量金杯奖,6项产品被江苏省工信厅鉴定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永钢产品附加值稳步提升。 截至目前,永钢特钢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风电、核电、火电、石油装备、船舶、汽车、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高端制造领域,产品销往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3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永钢品牌国际化道路走得愈发宽广。 “我们要紧跟国家战略、时代步伐,持续推进产品结构优化,为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贡献更多力量。”永钢集团总裁吴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