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5月4日消息,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增加1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专门用于支持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煤炭储备能力。
2021年11月,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人民银行创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总规模2000亿元,支持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等7个领域。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专项再贷款政策出台以来,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动科学有序实现“双碳”目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取得良好成效。 此次增加1000亿元额度后,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总额度达到3000亿元。业内专家认为,这将有助于进一步释放煤炭先进产能,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支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设立和增加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有利于确保能源供应安全,支持绿色转型发展。煤炭专项再贷款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有助于提高银行金融机构支持煤炭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人民银行此次追加1000亿元再贷款额度,主要是综合考虑到全球疫情、地缘冲突等因素超出预期,加剧全球能源供给不稳定性,加大对煤炭部门的支持力度可以确保能源供应安全。 除此次央行措施外,近期,其余部门支持煤炭保供的政策也频出。 5月1日,《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正式实施,在坚持煤炭价格由市场形成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炭(国产动力煤,下同)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其中,特别强调坚决遏制资本过度投机和恶意炒作,及时查处市场主体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及囤积居奇等哄抬价格违法行为。 4月28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煤炭进口关税的公告称, 自5月1日起对煤炭实施税率为零的进口暂定税率。 4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称,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专题视频会,要求煤炭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不低于年度煤炭产量的80%签订中长期合同,严格落实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政策要求。 4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通力合作优化煤炭企业生产、项目建设等核准审批政策,落实地方稳产保供责任,充分释放先进产能。通过核增产能、扩产、新投产等,今年新增煤炭产能3亿吨。自去年9月份以来,我国已核增煤炭产能2.2亿吨左右,并增加应急产能约1亿吨。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再“出手”,明确发挥煤炭的主体能源作用,并新增3亿吨煤炭产能,彰显了强化能源稳价保供的坚定决心。 本次的政策调整自去年9月份就开始。2021年煤炭价格受供需两方面因素影响,中国煤炭消费量增长4.7%,达到40.7亿吨的历史新高。今年以来煤价延续去年形势,总体高位运行。2月份开始,寒潮带动日耗创近几年同期新高,煤炭指数大涨12.73%。煤炭价格高企,叠加一季报超预期增长带动,多只龙头近期股价持续上扬,公募基金也纷纷加大投资。 同花顺数据显示,33只煤炭概念股中有22只个股呈正向增长,平煤股份、山煤国际、山西焦煤的股价年内涨幅均近70%。中煤能源、兖矿能源、兰花科创、陕西煤业累计涨幅超40%;冀中能源、潞安环能、中国神华、上海能源等4只煤炭股的涨幅超过了30%。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3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9倍。落到上市公司层面,各煤炭企业营收、利润较去年同期均出现大幅度提升。根据华金证券的统计,2022年一季度,A股29家煤炭上市公司合计实现收入约3856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净利润约609亿元,同比增87%。同花顺数据显示,33只煤炭概念股中实现盈利且同比增长的有26股,有13只煤炭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实现翻倍增长 此外,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也导致能源价格上涨,海外煤价涨幅高于国内煤价,进口受限。按照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2022年3月份国内进口煤炭1642万吨,同比下降39.9%;一季度进口煤炭5181万吨,同比下降24.2%。 进入五月份后,随着气温升高,煤炭消费陆续进入迎峰度夏的旺季,尤其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稳增长,带动需求,下游工业用电增加,火电用煤需求复苏,煤炭消费有望保持高增速。综合来看,动力煤价格预计本季度将逐步企稳,高价位运行预计煤企二季度业绩亮眼。 而煤炭零关税政策的实施也将相对弥补自今年3月份以来,受海外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海外煤价居高不下,出现的倒挂现象。目前海外煤炭价格偏高是抑制进口量增长的最大原因,在价格回落前,关税调整短期内可能难有明显效果。伴随着国内煤炭进口量减少,也将进一步加剧国内煤炭供给紧张形势,支撑国内煤炭价格高位运行。 加之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政策的出台,向行业和市场释放了国家进一步加强煤炭市场价格调控监管的明确信号,有利于引导上下游尽快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遏制资本投机炒作,引导煤炭价格在当前水平上合理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