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作为世界工业强国之一,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引发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钢铁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实现低碳发展是必然之势。
天津市新天钢联合特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特钢)采用高炉-转炉流程生产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等,已经形成了制管用钢、冷轧用钢、高速护栏用钢、轻钢龙骨用钢以及金属制品用钢等五大系列产品。
长流程炼钢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较大,铁前工序碳排放量占比超过70%,在转炉炼钢过程中需消耗大量铁水,排放大量的炉渣、气体和粉尘,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联合特钢作为长流程炼钢企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全力推行低铁耗操作,减少对铁水的依赖,降低炼钢流程碳排放,低碳炼钢技术攻关实现新突破。
联合特钢炼钢攻关组自主研发的“转炉长周期高效低碳稳态运行新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可使吨钢综合能耗降至381.01kgce/t,炼钢工序能耗达到-32.96kgce/t,120t转炉全炉役平均铁钢比达到720kg/t以下,单日铁水消耗最低至697.76kg/t,实现了转炉煤气资源的100%回收。2021年底,经天津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委员会评价鉴定,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低铁耗炼钢操作
联合特钢在科技创新上狠下功夫,强化低碳炼钢技术攻关,有力提振企业经济竞争力,用行动诠释低碳钢铁力量。下文对联合特钢低铁耗炼钢操作进行介绍.
调配铁水,稳定入炉铁水成分
采用低铁耗的生产模式,需要充分利用铁水的物理热和化学热,铁水中的碳、硅含量和铁水温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入厂铁水及时进行测温、取样,在生产节奏较慢时,对成分偏差大的铁水进行搀兑,降低铁水成分的波动。在生产节奏紧张时,铁水倒运站人员会及时告知转炉操作人员入炉铁水的成分和温度,转炉人员再通过调整入炉废钢量、平衡反应过程的温度,以降低铁水温度和成分变化对转炉炼钢操作的影响。稳定的铁水条件为低铁耗模式实现稳定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选用适应的造渣料,降低渣料消耗
炼钢造渣料原采用石灰石、生白云石、水洗料、石灰等多种物料。石灰石等物料具有较强的冷却效果,在炉内反应过程中不仅会吸收大量的热能,同时会生成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
针对这一情况,将造渣料调整为以石灰和轻烧白云石为主,根据生产情况配加镁球。在低铁耗生产模式下,炉内反应过程的温度较低,符合去除磷元素的热力学条件,炉渣碱度控制在2.5-3.0,造渣料加入量的减少,也降低了物料的吸收热量。在此基础上,配套开发了精炼炉渣再利用于转炉、大颗粒钢渣磁选再利用、热态钢包渣在线循环利用等钢渣循环再利用技术,节省造渣料消耗与降低成本,辅料消耗量由58.54kg/t降至40kg/t,可降低铁耗10-20kg/t。
采用低枪位留渣操作,适应低铁耗生产模式
转炉采取留渣操作,上一炉剩余的炉渣中含有一定量的FeO,能够加快石灰的溶解,促使初期炉渣的快速形成,脱除钢水中的有害元素。同时,留渣比入炉的造渣料温度高,能够降低造渣过程中消耗的热量。转炉内初期渣量偏大时,渣层较厚,应适当降低氧枪枪位,增加供氧强度,加强氧气流股对炉内铁水的搅拌作用,避免长时间不能打火。低枪位有利于控制初期炉渣中FeO含量增长过快造成的喷溅。转炉操作人员同时考虑转炉的装入量以及铁水和废钢的配比,避免由于前期枪位太低导致烧枪事故。终点拉碳时,由于渣量的影响,需要适当降低拉碳枪位,延长压枪时间,确保脱碳效果,可降低铁耗1-5kg/t。
多点位加入废钢,全力降低铁耗
为了充分利用转炉钢水热量,在冶炼过程的多个环节加入废钢。转炉内加入钢筋压块,控制炉内反应过程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以脱碳、脱磷为主,脱硫任务主要由LF精炼炉造白渣完成。炉内反应温度低,能够缓和碳氧反应的剧烈程度,降低因喷溅造成的物料和热量的损失。如果终点钢水温度较高,在炉后出钢的过程再加入部分钢筋头,利用钢流对钢包内钢水的冲击搅拌,促进钢筋头的熔化。在炉后吹氩站对钢水进行测温取样,如果钢水温度较高时,可以在钢水软吹的过程中补加钢筋头。钢水被吊至精炼工序后,可以根据生产节奏和钢水温度,再次加入钢筋头等洁净废钢,最大化地利用钢水热量,可降低铁耗30-50kg/t。
缩短冶炼周期,减少过程温降
梳理现在执行的生产流程,从设备运行参数到人员操作细节进行优化。做好入炉铁水、废钢的供应,不仅确保铁水重量符合要求,达到铁耗的目标值,而且保证入炉物料按时吊运到转炉平台,做好生产过程的衔接。根据碳氧反应期不同的供氧要求,采取分阶段供氧的措施,配合氧枪枪位的调节,从而达到加快脱碳速度、缩短供氧时间的效果;调整出钢口尺寸,在确保挡渣效果的前提下,缩短出钢时间。连铸工序持续推进操检合一,利用浇次间空隙时间对扇形段、结晶器、结晶器振动单元体进行点检维护,确保设备功能和精度,保障铸机设备状态。提高连铸拉速,降低钢水过热度,提高铸坯凝固速度,对钢水成分、辊缝开口度、结晶器水条与二冷进行优化,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浇铸周期。
通过调度优化组织生产流程,上下工序紧密配合,平均冶炼周期由35min/炉降低至21min/炉,降低了钢包在整个生产过程的温降,可降低铁耗10-30kg/t。
发挥LF精炼炉升温作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在低铁耗的生产模式下,转炉出站的钢水多数为低温钢水,并且由于转炉反应过程温度低,不利于转炉渣脱除钢水中的硫元素,在快节奏的生产条件下,钢水成分也容易出现波动,不利于合金成本的控制。
通过在LF精炼炉加入石灰、萤石等造渣材料快速造渣,根据炉渣氧化性加入电石、碳化硅等脱氧材料以降低精炼渣氧化性,脱除钢水中的硫元素,降低转炉的脱硫难度,加快冶炼节奏。同时,精炼炉内的还原性气氛能够提高合金收得率,稳定钢水的成分,降低合金料的消耗。
LF精炼炉通过电极加热对转炉低温钢水进行升温。根据生产节奏和产量目标,可以在钢包内再次加入钢筋头等洁净废钢0.5-1.0t,实现由碳燃烧升温转化为电能升温,可降低铁耗5-10k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