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
协会地址 : 南京市御道街58-2号 明御大厦703室
咨询热线 : 025-84490768、84487588
协会传真 : 025-84487588、84490768
2022年四部委将继续开展全国粗钢产量压减工作

2022-04-21 10:31:18

来源:国家发改委、今日钢铁

浏览372

4月19日,国家发改委举行例行发布会,会上指出,今年将继续开展全国粗钢产量压减工作,确保实现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突出压减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粗钢产量。

2021年,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减少近3000万吨,粗钢产量压减任务全面完成。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巩固好粗钢产量压减成果,2022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将继续开展全国粗钢产量压减工作,引导钢铁企业摒弃以量取胜的粗放发展方式,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现任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兼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在粗钢产量压减过程中,将坚持“一个总原则,突出两个重点”。一个总原则就是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在保持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企业积极性,严格执行环保、能耗、安全、用地等相关法律法规。

“突出两个重点”就是坚持区分情况,有保有压,避免“一刀切”,在重点区域上突出压减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粗钢产量,在重点对象上突出压减环保绩效水平差、耗能高、工艺装备水平相对落后的粗钢产量,目标就是确保实现2022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从供需情况考虑,2022年粗钢产量压减目标或弱于2021年,约在1000万吨至2000万吨。建议各钢铁企业应该结合疫情情况,根据当前和下半年下游需求情况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640 (3).png

一季度全国粗钢产量降幅明显

相较于2021年同期,今年一季度全国粗钢产量降幅明显。近日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粗钢产量24338万吨,同比下降10.5%,相当于同比减少2850万吨。一季度粗钢减量大体接近于去年全年粗钢减少量。

640 (4).png

2021年压减粗钢产量成绩显著

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累计达到10.33亿吨,相较于2020年同期减少3198万吨,降幅3.0%。

2021年开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海内外钢材需求旺盛,带动国内钢企生产热情高涨。去年上半年,国内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1.8%,达到5.6亿吨。下半年开始,国内粗钢产量大幅压减,单月粗钢产量同比降幅一度连续三个月突破两成,最终实现全年粗钢产量压减的目标。

640 (11).jpg

2022年目标完成情况明显提高

根据2021年粗钢产量压减情况,从供需情况考虑,2022年粗钢产量压减目标或弱于2021年,约在1000万吨至2000万吨。如果今年全年压减目标仍在3000万吨左右,相当于全年产量目标为10亿吨,截止一季度,压减目标任务基本已经完成,未来三个季度粗钢总量约7.6亿吨,平均每个季度产量在2.5亿吨左右,基本保持一季度整体生产水平。如果压减目标低于3000万吨,预计未来三个季度产量将比一季度增加。

根据目前市场情况,受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今年对粗钢的消费需求或将下降。尽管钢铁产能产量双控政策在上一年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钢铁产能依然可能存在过剩,尤其是在房地产步入下行期之后,这部分钢铁需求也随之下滑。从目前我国一年出口依然高达7000万吨钢材看,钢铁产能依然可以看做相对过剩。

此外,继续实施产能产量双控还有一个背景:钢铁行业过去是鼓励出口,不太考虑环保,现在则走过了这一发展阶段,钢铁如今不鼓励初级产品的出口,而更多的注重于环保降碳。

持续压减粗钢产量势在必得

粗钢产量压减政策消息公布后,铁矿石等原料盘面均重挫。中信建投期货黑色研究员张少达表示,粗钢产量压减将导致原料需求预期减弱,原料价格大概率见顶,成本端下移后,成材运行区间也将相应下移。

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看,铁矿石、焦炭价格居高不下,钢企成本压力较大,兰格钢铁研究中心测算,当前钢企部分品种的吨钢毛利已经在亏损边缘。粗钢产量压减政策延续,将对原料端需求产生抑制,有助于原料成本回归理性,有助于钢铁企业盈利改善。

在当前钢材市场需求偏弱的情况下,粗钢产量压减目标的明确,有助于缓解供应端的压力;全年粗钢产量压减政策延续,将有助于推动钢铁钢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坚持区分情况、避免“一刀切”,将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减量发展目标。

当前国内钢企面临成本高、需求偏弱、供给恢复但盈利收缩的局面,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方向的明确,对国内钢铁行业摆脱当前窘境有着积极的意义。连续调控粗钢产量是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体现,也将有效巩固粗钢产量压减成果为钢铁行业碳达峰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