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洪冰、常务副秘书长蒋莉一行专程前往扬中拜访施正荣院士,并会晤上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EO练成荣、副总经理陈恒伟、销售总监高峰。双方就轻质光伏产品相关技术及市场应用现状和前景,钢铁行业可再生能源布局、钢铁行业“钢铁+能源双主业”模式对新型光伏的需求场景、轻质光伏产品与基板一体化技术等开展了深入沟通,并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
施正荣,1963年2月10日出生,祖籍江苏镇江扬中市。澳大利亚国家科学和工程技术院院士,上海电力大学教授,江苏低碳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原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领军人物。
1988年,在澳大利亚读博士期间,施正荣选择了研究液态玻璃做贴膜。他仅用两年半时间就完成了博士论文,创造了新南威尔士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最短纪录。
1992年,29岁的施正荣获得博士学位,成为世界上实现“如何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第一人。这块膜的诞生,对太阳能产业具有里程碑、划时代的意义。技术的突破,大规模地降低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本,广泛应用于电视液晶显示和三维电路设计领域中。
2001年,施正荣响应国家招引海外高科技人才的政策号召,从澳大利亚回国,创立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第二年,无锡尚德第一条10MW太阳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缩短了与西方国家15年的差距,自此拉开了中国光伏大规模产业化序幕。随着无锡尚德等组件厂相继投产,成为了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的光伏组件生产代表,当时的无锡尚德在整个中国乃至全球太阳能产业发展中,是具有最强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领头羊。
2012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着“双反”的旗号,疯狂打压蓬勃发展中的中国光伏产业,致使扩张中的中国光伏企业受到重挫,各企业开始将重点放在国内市场。类似的案例今天也正发生在华为和中兴身上。彼时,施正荣遭遇了人生至暗时刻,以一企之力承受多国重压。巨大的不对称打击下,施正荣无奈离开无锡尚德。或自豪、或叹息、或慨叹、或淡然,不容否认的是,无锡尚德为诸多光伏企业铺路搭桥。没有当年的探索先行、聚沙成塔,中国光伏行业也很难实现多元化布局、创造出今日辉煌局面。
2014年10月,曾经的“光伏教父”带着“轻质组件”再现江湖,成立了上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近60的施正荣再次用实力和企业家精神向大家证明他没有被打垮出局。虽经历人生起伏,但他依然初心不改,用其一生在努力进行光伏科技研发和产业开拓,为地球带来更多光明。
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次访谈中,施正荣曾表示“我好像从未对自己满意过,总能发现还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也许正是因此,2014年,施正荣带领上迈新能源(SUNMAN)团队通过技术创新,研发了专利复合新材料和新工艺,成功实现了新型无玻璃光伏组件的产业化。轻质组件厚度仅2mm,重量不足3kg/㎡, 并且安装方式简单快捷,在当前分布式光伏电站整县开发的进程中,以及光伏+工业、交通、城市和乡村振兴建设中,为客户提供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最优的轻质光伏产品,为光伏的拓展应用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和操作空间。
2019年5月1日,施正荣因其在促进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巨大贡献喜获卡塔尔“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终身成就奖”。在颁奖典礼上,施正荣感言道:“我今天很有成就感,因为我是在石油王国卡塔尔获得该奖项,充分体现了光伏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传统能源的的主导地位。”
2022年,经历几年沉淀后,施正荣带着他的新公司和新产品再次出现在上海的一次光伏展会上。他头发已有些花白,但仍手持话筒在展台亲自讲解光伏组件产品。回国创业那年,施正荣37岁,现在的他已近60岁了。施正荣表示: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行业。
“回想我30多年的光伏生涯,中国光伏从微不足道,到举足轻重,再到担当大任,其成功的最大密码就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永葆开拓进取的精神。”施正荣再次强调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在2021年上海SNEC展上,参展的会做“俯卧撑”的轻质光伏组件格外吸引目光。与常规光伏组件相比,施正荣选择了一条更具挑战性的颠覆之路,这是一条筚路蓝缕之路,也是一条通往胜利之路;终日乾乾,与时偕行。企业家需站在时代高度,服务国家发展,方能不断带领企业实现更大作为。
施正荣三十多年的光伏生涯,构建了中国光伏生态系统。学有所成后,施正荣毅然回国,开创了产业报国之路。他引领并推动了中国光伏大规模产业化进程,使中国光伏与世界的差距缩短了15年!当今,中国光伏产业实现了独立自主,是中国制造的闪亮名片,长板产业。从国外技术封锁到自主创新,从原材料和装备依赖进口到全面国产化,从“一穷二白”到引领世界,光伏产业实现了“平价上网”目标和理想。自2007年起,中国一直是全球第一大光伏生产国,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已从2010年的50%上升到了2021年的70%以上。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连续十年全球第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光伏装机容量达到2.9亿千瓦。在“十四五”期间,有望实现新增装机容量400GW。光伏正在加速能源结构调整,必将成为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中坚力量!
目前,施正荣仍然奋斗在新能源产学研的一线。他在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和高效晶体硅电池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实践等方面取得了国际公认的突出成就,在中国和国际光伏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行业地位。
对于施正荣,时任国家总理温家宝视察无锡尚德时,对其推动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给与了充分肯定。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宝国曾评价:“我们应该记住无锡尚德的施正荣先生为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施正荣先生带来了光伏技术,带动了中国光伏电池的工业化生产。当然,在后来的经营中遇到了问题,但我们不能仅以成败论英雄,应承认他们的历史功绩。”
《求是》杂志曾刊发《光伏产业的一面旗帜》一文,高度评价施正荣和无锡尚德引领中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意义,誉其为战略高科技领军人物和战略科学家。
树高叶茂,系于根深。清华大学研究院对中国光伏产业一系列学术研究成果认定:无锡尚德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根公司”和“蒲公英企业”,施正荣是一位全球企业家。在当初中国光伏产业一穷二白,无市场、技术、人才、供应链的“四无”状态下,施正荣凭借他的海外视野、知识经验和家国情怀,创立无锡尚德、整合全球资源、实现跨越发展。积极培育国内原材料和装备供应链,推动国际合作培养中国光伏人才和技术创新。他确立了光伏技术创新发展理念;奠定高质量产业发展基础;建立中外光伏科技和产业合作、培养人才;培育和推动中国光伏产业链建设;成为中国光伏产业诞生和集体崛起的关键“火花”,为中国光伏引领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