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报废技术要求》GB/T 45922—2025 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建筑物用光伏组件报废判定的国家标准。
该标准主要规定了安装在建筑物上的光伏组件报废的基本要求,报废判定的流程、条件和要求,适用于安装在建筑物上的光伏组件报废的判定。安装在构筑物上的光伏组件报废的判定参照使用。
一、标准背景与意义
随着光伏与建筑一体化(BIPV)的广泛应用,光伏组件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日益重要。该标准的发布实施,为光伏组件的科学报废提供了统一、规范的技术依据,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防止因光伏组件结构或电气问题引发安全事故。
确保光伏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内保持高效运行。
推动光伏组件规范报废与绿色回收。
为组件持有者、运维单位、检测机构提供明确判定依据。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
安装在建筑物上的光伏组件的报废判定。
安装在构筑物上的光伏组件可参照使用。
注意:本标准仅用于判定是否报废,不涉及是否可修复。修复与否由组件持有者自行决定。
三、报废启动条件
出现以下任一情形,应启动报废判定程序:
外观异常
组串发电异常
达到或超过使用寿命年限
遭遇超出设计标准的灾害
其他异常情况
四、报废判定流程
标准明确了两种判定路径,根据光伏组件是否承担建筑功能进行分类:
1. 承担建筑功能的光伏组件(如BIPV)
满足建筑结构、组件结构、电气安全中任一报废条件,即判定报废。
2. 不承担建筑功能的光伏组件(如BAPV)
满足组件结构、电气安全、发电性能中任一报废条件,即判定报废。
流程图见标准原文图1。
五、具体报废判定条件
1. 建筑结构条件
面板牢固度缺陷指标(RAE)> 30%(见附录A)
RAE > 50%:牢固度差,应立即报废
RAE 30%~50%:牢固度一般,建议报废
2. 组件结构条件
玻璃破裂
边框脱框
其他可视作报废的结构缺陷
3. 电气安全条件
熔化或燃烧痕迹
接线盒开裂、烧毁、端子破损且无法更换
漏电(绝缘电阻不达标或击穿)
4. 发电性能条件
不具备发电能力
发电功率低于铭牌标称值的80%
六、检测方法与技术要求
检测项目 | 检测方法 | 判定依据 |
---|---|---|
面板牢固度 | GB/T 39525 | RAE > 30% |
结构外观 | 目视/视频监测 | 玻璃破裂、边框脱框等 |
电气安全 | 目视/绝缘电阻测试 | 熔化、击穿、绝缘电阻不达标 |
发电性能 | EL检测/红外热成像/I-V测试 | 功率<80%或电池破裂>10% |
详细测试步骤、电压等级、环境条件等见标准第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