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

公共服务
联系我们
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
协会地址 : 南京市御道街58-2号 明御大厦703室
咨询热线 : 025-84490768、84487588
协会传真 : 025-84487588、84490768
钢铁业将打响碳管理体系认证第一枪?从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看行业新风口

2025-08-06 10:39:18

来源:审核员生涯

浏览110

    日前,在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官网,《碳管理体系 钢铁企业要求》团体标准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这一动态引发行业广泛关注。而就在本月初,协会刚刚召开碳管理体系认证相关专题会议,短短一个月内连续释放重磅信号,预示着碳管理体系认证的落地进程正在加速,其中钢铁行业极有可能成为首个 “吃螃蟹” 的领域。

    从标准文本框架来看,《碳管理体系 钢铁企业要求》并非另起炉灶,而是巧妙借鉴了成熟的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框架结构。这种 “嫁接式” 设计绝非偶然 —— 既降低了企业的适应门槛(毕竟多数企业已熟悉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逻辑),又能快速实现碳管理与现有管理体系的融合。更值得注意的是,标准针对钢铁行业的特殊性,提出了极具针对性的技术要求:从高炉炼铁的碳排放核算边界划分,到余热回收系统的能效基准值,再到废钢循环利用的碳减排量化方法,每一条款都紧扣钢铁生产的全流程,展现出鲜明的行业适配性。

    为何钢铁行业会成为碳管理体系认证的 “先锋试验田”?这背后既有政策推动的必然性,也有行业自身的紧迫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钢铁行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 “大户”,其年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 15% 左右,是实现 “双碳” 目标的关键领域。近年来,从 “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提出,到钢铁行业碳配额全国交易启动,再到超低排放改造要求升级,政策对钢铁业的低碳约束不断加码。在此背景下,一套统一、规范的碳管理体系,既能帮助企业摸清 “碳家底”,又能为政策监管提供标准化依据,堪称行业转型的 “基础设施”。

    从认证行业视角看,钢铁业碳管理体系的率先落地,或将开启新一轮职业机遇。参考三体系审核员的发展路径,未来碳管理体系审核员可能成为炙手可热的职业。一方面,钢铁企业数量众多(全国规模以上钢铁企业超 3000 家),仅首轮认证就将催生大量审核需求;另一方面,碳管理涉及碳排放核算、碳足迹追踪、低碳技术应用等专业知识,对审核员的复合型能力要求更高(需同时掌握钢铁工艺、碳核算标准、管理体系逻辑),这意味着具备相关资质的人才将拥有更强的职业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碳管理体系的推广可能形成 “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旦钢铁行业的认证框架成熟,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极有可能陆续跟进。届时,碳管理体系将与现有三体系形成互补,共同构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矩阵。对于从业者而言,提前布局碳管理领域的知识储备和资格认证,无异于抢占未来职业赛道的先机。

    目前,《碳管理体系 钢铁企业要求》仍在征求意见阶段,最终文本可能根据行业反馈进行调整。但可以确定的是,碳管理体系认证的脚步声已越来越近。想要第一时间掌握标准修订动态、政策解读以及职业发展建议,可持续关注本公众号,我们将持续为您带来深度分析与独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