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实业的传奇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创始人项光达以浙江瓯海汽车门窗制造公司为起点,1992年涉足钢铁领域,参与创办浙江丰业集团。此后三十余年,企业以“垂直整合+全球化”战略,完成三级跨越:
1998年成立浙江青山特钢,2008年建成全球首条RKEF-AOD不锈钢一体化生产线,颠覆传统工艺;
2009年首投印尼开发红土镍矿,2012年进军津巴布韦铬铁冶炼,2020年印尼纬达贝工业园投产,形成“镍矿开采—镍铁冶炼—不锈钢冶炼—深加工”闭环,配套新能源产业链,构建起资源端到终端产品的完整生态;
2024年津巴布韦曼希泽铁厂一期高炉点火,结合福建、广东、浙江等国内基地,以及印尼、印度、美国等海外布局,建成8大生产基地,员工超18.5万人,业务覆盖100余个国家和地区。
青山实业的营收曲线勾勒出中国制造业的韧性图谱:2020-2021年在全球供应链波动中逆势增长,营收分别达2908亿、2928.92亿元;2022年跃升至3680亿元,开启爆发式增长;2024年突破4066亿元,较2019年增长54.8%,相当于德国全年钢铁产量的1.1倍,英国、法国两国产量总和的1.05倍。
青山实业的全球化战略已超越单纯产能输出,转向深度产业协作与绿色转型:2025年5月,董事局主席项光达作为中企代表,出席中国-印度尼西亚工商界晚宴及中资企业座谈会,与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国务院总理李强等政要共商绿色合作,彰显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标杆地位;在印尼、津巴布韦等基地推广低碳冶炼技术,其氢基直接还原铁工艺碳排放较传统高炉降低30%,助力东道国实现“零碳钢铁”愿景;牵头制定不锈钢领域12项国际标准,主导开发的高耐蚀超级双相不锈钢应用于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储罐,打破欧美技术垄断。
面对“双碳”目标与产业变革,青山实业已启动新一轮转型:在福建青拓基地部署AI炼钢系统,实现全流程碳足迹追踪,吨钢综合能耗降至520千克标准煤;研发2000MPa级超高强钢,应用于深海油气平台,助力全球能源转型;建立全球最大不锈钢废钢回收体系,2024年再生资源利用率达35%,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0个百分点。
从浙江乡镇企业到全球钢铁巨擘,青山实业的4000亿征程,正是中国民营经济“敢闯敢试、善作善成”的生动注脚。在全球化新格局下,这家企业正以“资源+技术+责任”的三重驱动,书写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顶端攀升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