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中的
泰州先进金属材料产业
靖江市如今正在崛起千亿级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是靖江的强项,近年来,靖江市金属材料产业以钢铁、有色金属为主导,不断完善产业链,拓展应用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靖江市还将积极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和市场,推动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通过持续做好“建链强链补链”文章,招引一批契合产业发展、符合长远规划的新型金属材料深加工、精加工项目,全力打造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型金属材料产业基地。从长江畔的“造船之城”到“金属材料之都”,靖江的崛起印证了产业链思维的强大能量。这里,每一块钢板的淬炼都承载着创新基因,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在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靖江特殊钢有限公司,隶属于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从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主的企业。公司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凭借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精湛的工艺技术,形成了显著的核心优势。 靖江特殊钢结合自身资源、技术、协同等优势,创新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近零碳排电炉示范线。该项目是国家低碳冶金技术攻关试点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达1.3亿度,将成为电炉短流程炼钢领域首个国家级示范项目。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为靖江特殊钢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强大支撑,也为全国特钢产业的低碳发展树立了标杆。 靖江特殊钢在无缝钢管制造领域拥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能源、机械、汽车等行业。公司生产的油缸用热轧无缝钢管入选“江苏精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这是继气瓶用无缝钢管上榜后的又一重大突破,充分彰显了靖江特殊钢在高端特钢领域的实力与影响力。 靖江特殊钢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绿色发展为底色,正在书写特钢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靖江市以“葡萄串”链式思维成功招引的重大产业项目——青山靖江不锈钢深加工基地,正为这座长江之滨的工业强市注入强劲动能!作为世界五百强企业、全球不锈钢制造龙头,青山控股集团在靖江布局总投资120亿元的不锈钢深加工基地项目,标志着靖江金属新材料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青山靖江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部分企业进入试运行阶段,同时不断吸引产业链关联企业落户靖江。这是靖江市以“链主”思维打造千亿级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的一个生动场景。围绕“金属新材料”,靖江市以“青山”为龙头链主企业,全方位延伸面向“青山系”企业的招商触角,实现“引进一个、带来一批、建好一片”。 青山项目的建设不仅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集聚,也为靖江市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支撑。通过“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靖江正逐步形成“龙头带动、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2024年7月25日,靖江市甬金金属科技有限公司“高品质宽幅精密不锈钢板带生产制造”项目签约奠基仪式在青山(靖江)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举行。 在政策的扶持下,设立50亿元产业基金,推行“链长制”专班服务,重大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仅用5个月,投资20亿元的甬金高品质宽幅精密不锈钢板带生产制造项目便签约落户靖江,与青山系项目“会师”,打造适合金属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生态圈。由青山控股的“链主效应”到甬金科技的“虹吸聚变”。在靖江千亿级新型金属材料产业集群蓝图上添上了浓墨重彩一笔。 江苏长强钢铁有限公司,作为中国500强企业江苏新长江实业集团旗下的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良服务的宗旨。 长强钢铁拥有年产170万吨钢的生产规模,主营特种(普通)钢坯、棒材(管坯)和无缝钢管,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江苏长强钢铁上榜,跻身“国字号”绿色工厂行列。在这一年,长强钢铁新建的127热连轧特种合金钢管生产线,是国内首条全线集中控制、采用智能生产作业的小口径连轧无缝钢管生产线,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创新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公司致力于新技术研发,在技术创新上优势明显。通过与中冶赛迪等企业的合作,长强钢铁不断引进新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全力打造无缝钢管生产领域的“灯塔工厂”。 作为长三角地区金属材料产业的“心脏”,江苏兴化正以创新为引擎、绿色为底色,全力打造千亿级金属新材料与不锈钢高端制品产业集群,书写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兴化样本”!兴化市戴南镇被誉为“中国不锈钢名镇”,历经60余年发展,形成了从废旧原料回收、冶炼、轧制到高端制品制造的完整产业链。2023年,不锈钢产业产值达463.8亿元,入选全国百佳产业集群和江苏省千亿级重点培育集群。 兴化市政府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目标到2026年金属新材料产业开票销售超1000亿元,培育特种合金、高端装备等百亿级产业集群。依托长三角腹地区位优势,兴化构建“3+N”现代化产业体系,联动上海、南京等中心城市,形成“高端金属材料—智能制造—绿色物流”协同生态。 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是研制、生产和销售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增强用骨架材料钢帘线的专业化企业。产品涉及子午线轮胎用钢帘线、胎圈钢丝等,产品广泛应用于轿车、轻型卡车、载重型卡车及工程机械车轮胎等领域。 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作为GB/T 11181-2003《子午线轮胎用钢帘线》国家标准的唯一起草单位,主导制定了多项国际标准,自主研发的“子午线轮胎专用高性能新结构钢帘线生产技术”开发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先后获得“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江苏省质量奖”“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多项荣誉。 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作为轮胎骨架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与中信泰富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专注于高性能钢帘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与中信泰富的强强联合,不仅提升了公司的资本实力,更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质量管理和服务优化等方面带来了显著优势。通过与中信泰富签订协议,兴达钢帘线获得了强大的资本支持,加速了新技术的引进和研发进程。 在钢铁行业“大而全”的竞争红海中,江苏明璐特钢集团有限公司选择了一条“高精尖”的突围之路——不做万吨钢的搬运工,只做特种材料的破壁者。这家深耕高端特殊钢领域的企业,正以技术硬实力撕开传统产业的天花板,成为中国制造向高端跃迁的“材料密码”。 江苏明璐特钢集团专注于特种钢材的研发和生产,与普通钢铁企业相比,其产品更具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例如,明璐特钢的高强度合金钢、耐腐蚀钢、耐磨钢等产品,能够满足高端制造业对高性能材料的特殊需求,而普通钢铁企业主要生产常规钢材,难以在细分领域形成竞争力。明璐特钢的市场定位以高端制造业为主,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船舶、汽车、能源、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这种高端定位使其避开了与传统钢铁企业在低端市场的直接竞争,形成了独特的市场优势。相比之下,许多传统钢铁企业主要依赖中低端市场,面临较大的价格竞争压力。 在江苏兴化的制造业版图上,藏着一家改写全球内燃机“心脏”材料规则的企业——江苏申源特钢。这家专注特种钢材22年的“隐形冠军”,成立于2002年,是中国内燃机气阀钢领域的领军企业,专注于高性能特种钢材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公司位于江苏省兴化市张郭镇经济开发区,拥有总资产20多亿元,年产能达20万吨精品特钢,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市场。 作为GB/T12773-2008《内燃机气阀用钢及合金棒材》标准等26项国标、行标和团标的主要起草单位,申源特钢掌握超纯净冶炼、精密轧制等核心技术,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营气阀钢、高温耐蚀合金、特种焊丝等八大系列150多个钢种,广泛应用于汽车、核电、军工、石油化工等领域,内燃机气阀钢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建成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线,引入真空感应炉、保护气氛电渣炉等先进设备,能耗降低25%,良品率提升至99.5%以上。 去年,江苏申源特钢引进德国西玛克精轧技术,实现年产15万吨高性能特种合金线材,产品对标国际一流企业。 江苏新华合金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特种合金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成为全国特种合金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国内航空、核电主设备生产厂家特种领域用合金材料的重要供应商。 江苏新华合金是国内哈电、上海电气、东方电气三大电气集团核电用合金材料的主要供应商,也是国家电热合金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近日,江苏新华合金用一卷薄如蝉翼的冷轧钢卷,改写了全球高端材料的竞争规则——国内首卷哈氏合金N10276冷轧钢卷的成功下线,不仅撕开了国外技术垄断的铁幕,更让中国核电、航天装备跳动起自主可控的“合金心脏”。目前江苏新华合金建有三个省级产学研合作平台,与中国核动力研究院、中核105所、东北大学等国内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并先后承担十多项国家和省级重点研发项目,展现了新华合金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特种合金产品研发方面的雄厚实力。 江苏星火特钢集团成立于1991年,位于江苏兴化市戴南镇,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不锈钢和特种合金材料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 江苏星火特钢是专业研发生产耐蚀合金、高温合金、精密合金、高性能不锈钢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完善的检测手段,能够生产各种规格的不锈钢制品,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生产的“高耐牌”不锈钢制品获得了“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省质量信用产品”、“江苏省名牌产品”等荣誉。星火特钢主导修订了4项国家行业标准,获国家专利授权67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 2024年9月20日,星火特钢年产10亿支高端电磁阀及泵阀软磁阀芯项目举行开工仪式。项目达产后,将带动戴南不锈钢产业从“材料供应商”向“精密部件制造商”跃迁,产值预计新增20亿元。 在长三角制造业版图上,泰州正以“链式思维”重塑先进金属材料产业的竞争力。通过“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这里不仅打通了产业链堵点,更以质量技术攻关为突破口,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为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泰州聚焦“锻链升级、强链提质”,支持龙头企业联合中科院金属所、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针对金属材料强度、耐腐蚀性等共性技术难题开展协同攻关。政府主导的“揭榜挂帅”机制,已促成12项关键技术突破,推动高端合金、特种钢等产品性能比肩国际一流水平。 从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到生产线的智能升级,从单一企业创新到全链协同攻坚,泰州正以“链”为脉,锻造先进金属材料产业的“硬核”竞争力。这里的故事,不仅关乎金属的淬炼,更是一座城市向高质量发展跃迁的铿锵足音 注:以上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