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加强社会帮扶重要指示,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部署、省委社会工作部关于“千会牵手第一书记,联村助推乡村振兴”专项行动部署要求,省钢协党支部书记、副会长、秘书长陈洪冰一行赴兴化开展对接交流,省委驻兴化市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兴化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岳军、泰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杨恒龙、行业协会商会处处长蒋鹏、兴化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徐德龙、副部长张逸仙、兴化市千垛镇党委书记陈荣才、兴化市千垛镇党委副书记、张家港市杨舍镇善港村党委常务副书记、徐圩村第一书记吴喜英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对接活动并开展现场指导。
吴喜英向来宾详细介绍了徐圩村基本情况和党建情况,并陪同陈洪冰一行实地考察了徐圩村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和正在建设中徐马荒原生态风景区。
杨恒龙副部长致辞时表示,省钢协是第一家来泰州对接交流“千会牵手第一书记,联村助推乡村振兴” 的省级行业协会,省钢协在参观过程中为徐圩村提出了不少金点子,不仅十分专业,也很有启发,对乡村提升环境生态价值、增强乡村产业发展“造血”能力非常有价值。充分体现省委社会工作部“千会牵手第一书记,联村助推乡村振兴” 专项活动的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牵手联村专项行动不仅大有可为,也一定能大有作为。期待省钢协与徐圩村牵手联村行动走深走实,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陈洪冰表示今天的对接交流会也是合作启动会,下一步将结合徐圩村特点、行业协会及会员企业自身优势和实际情况,找准牵手联村最佳连接点、共建共赢最优结合点。坚持党建引领,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强化村委、行业协会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共建,互学共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合力推进乡村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学思践悟“人民至上”的民本观念,帮助乡村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为乡村提供专业技术、产业投资、市场信息等资源支持。探索建立社会资源与村集体合作的共赢模式。结合群众意愿,激发内生动力,深挖旅游产业等多元资源,助力徐圩村美丽蝶变,充分展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治理成就。利用协会直播平台,助推徐圩村以“乡村旅游+湿地观光+农业休闲+亲子研学”为主题,打造长三角地区自驾游、旅游度假重要目的地。坚持“双向奔赴”,以“政府+行业组织+村集体”三方合作模式,探索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
张岳军做会议总结,高度肯定了省钢协响应省委社会工作部号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的热诚和决心,对口乡村要与牵手协会从相识、相亲、相爱加快向相信转变,相信“相信的力量”,共同凝聚、共同激发双方的潜能、大家的潜能,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徐圩村基本情况
徐圩村位于兴化市千垛镇西南角,由圩岸、徐官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628户,1738人,区域面积5.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87亩,水面面积1764亩。村北有始建于宋代的八公神庙遗迹,这座千年古刹历史悠久、香火旺盛,延续至今。林水相依,蒲草葳蕤,芦荻摇曳,飞鸟翔集,人文资源集聚。徐圩村稻麦两季,种植面积稳定在1400多亩。种植业主要以经济作物瓜果、苗木、油菜、蔬菜为主,有甜瓜、枇杷、油桃、草莓、西瓜等十多种果蔬,拥有“翠冠梨、锦绣黄桃、黄蜜樱桃”等省级农产品品牌;养殖业主要以特种水产四大家鱼、老头蟹(香辣蟹蟹种)、龙虾为主。通过持续推进农旅融合,形成了瓜果采摘、水产养殖、优质稻米、湿地旅游、垂钓餐饮、苗木基地等六大主导产业。先后荣获国家森林乡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传统村落、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素有“芦苇渔歌 绿意圩岸”之美誉。
徐圩村徐马荒原生态风景区于2006年1月开始建设,由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设计,政府重点投入风景区内路、桥建设,2007年完成区内通达工程。风景区内自然环境优美,陆路桃红、柳绿、梨白,水路蜿蜒曲折,芦苇、蒲草密布,野菱、野藕随处可见,白鹭、喜鹊翩然翔落。区内水域宽广、沟汊交错,蒲草繁密、禽鸟起落,湿地美景,令人流连忘返。另有成片荷藕、野菱,供游人荡舟其间,自由采摘。八公神庙宗教文化游览区,传说古老,色彩神秘。历史掌故游览区,多处渊源久远、沉淀深厚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文景点,使游人对景思怀、抚今追昔。风景区区内民风淳朴,古老、淳朴的农家生活、渔家风情使人充分体会到原生态的水乡文化。风景区地处绿色水乡、毗邻兴化城区的区位优势和优质原生态湿地环境为发展近郊游、会展经济和建设高档综合休闲度假区提供了良好条件和广阔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