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控制方向
反复验证,探索前行
生产薄规格、高强度的产品,精轧机运转速度快,一分一毫的微差都会造成轧破、废钢,对产线设备控制精度和技术能力是一大考验,传统热连轧产线精轧机组的活套控制是确保轧制稳定性的核心关键。
1780电气作业长叶顺科为进一步确保稳定生产,自行结合生产实际和数据分析,消化程序输出活套控制参数一览表,对活套5种控制状态的启动条件、控制时序、控制增益等共计246个参数进行罗列梳理。但每次的变更与调整都会是把“双刃剑”,带来贡献的同时也可能会有负面影响,不得不谨慎考虑。
因此,热轧厂稳定性攻关团队应势出击,对每一次参数调整进行充分研讨,明确调整方向后进行跟踪验证,通过“论证-实施-评估”等环节进行了30余次的调试优化,使得活套控制趋于稳定,显著提高了产线轧制稳定性。
优化模型输入值
减少模型输出波动
薄板轧制过程中CVC设定的精准性是板形模型的关键点,在钢种和规格变化时容易出现CVC的不合理窜动。
团队成员王兴旭从外围辊温的输入变量入手,通过连续两周、数十次、上万个点的轧辊温度测量,发现F1/F2的实测辊温与计算辊温存在较大偏差。找清楚了影响因子,就“有的放矢”了,他通过板形模型参数调整,控制轧辊温度计算偏差,成功解决了薄板换规时CVC窜动不合理的情况。
轧制力与温度计算准确度决定着精轧稳定性的水平。团队成员王东、王波对此一直都放不下心,在此次攻关过程中,俩人形成合力,达成共识,通过对近1年来10万多条数据进行分层分类分析,跟踪每一次薄板的生产过程,发现了终轧温度计算值波动大的问题。找到问题症结后,俩人立即组织模型开发人员共同进行优化调整,令模型输入值达到更精准的水平,顺利解决了温度与轧制力计算不准的难点。
实施功能精度2.0
开展动静态精度管理
传统设备精度管理更多聚焦设备在静态下的磨损以及精度管理,但在轧制过程中动态的精度管理缺乏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薄板的稳定生产对设备精度要求更高,工艺窗口更窄。
为确保设备状态稳定、功能精度良好,生产设备双方共同讨论输出了共计27项内容的功能精度2.0清单,对轧制过程中各类动态数据进行监控,从动态维度增加评估设备状态的“眼睛”,做好功能精度的管理和升级。
在此基础上,双方还将持续围绕精细化的设备管理趋势,不断探索研究,推动成为更智慧、更有效、更便捷的检查与评估方式,为产线的稳定顺行奠定基础。
热轧厂稳定性攻关团队始终将提升轧制稳定性作为驱动产线进步的“主引擎”,将每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齐心协力,通过轧制稳定性的持续改善,让质量端、成本端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成功拿下1780产线难轧品种规格,为公司产品高端化发展提供新动能。
追求全面进步不止步!“高强薄板连轧纪录”的突破,不仅展现出热轧人敢于突破、勇于挑战的决心和信心,更是体现了全体湛钢人善于“破立”的勇气和担当。
冲刺年目标,决战四季度!当前,钢铁行业正处在新一轮减量调结构的“寒冬”周期,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主动抢抓机遇,坚定做强做优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持续践行“四化”“四有”,永葆“鸡蛋从内部打破、创造新生”的毅力和活力,推动产品高端化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握规律、积极作为,学习并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真正做到于变局中开新局,为湛江钢铁年底冲刺的攻坚战增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