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梅钢制造系统聚焦瓶颈突破项目与重点推进项目,挂图作战,技术突破,持续拓展煤焦资源;优化配煤、配矿及废钢品种,动态调整,抢抓机遇创造价值;快速落实相关建设项目,打通“堵点”,促进高炉利用系数稳步提升,实现了炼铁工序高效率与低成本的同频共振。
01突破瓶颈 拓展高性价比资源
聚焦5大瓶颈突破项目,以技术突破,助力煤焦结构改善,抓抢市场窗口期,拓展新资源,降本取得明显成效。
牢牢把控煤焦消耗环节,2号高炉喷煤系统完成改造,改变了不能喷吹兰炭的历史,实现高炉80%的大比例兰炭喷吹,节省有限的高炉煤炭指标,降低燃料使用成本。5号高炉开展大煤比技术研究,实现以煤代焦,连续三个月喷煤比达到160公斤/吨以上,降低了外购焦成本。
筛选梳理山西21家焦炭生产企业备案情况,走访交流安徽、山西等5家焦炭供应厂家。经工业化试验与煤焦资源拓展,在2号高炉实现全捣固准一级干熄焦替代一级湿熄焦。
对标先进企业,改进2号高炉中焦使用比例与等级,吨钢使用量增加了90公斤,每月外购焦用量减少5000余吨。
调整筛焦楼筛网规格、优化使用方式,自产焦入炉率比去年提升了2%。
与兰炭供应商反复协商试验,优化兰炭烘干工艺,并优化物流避免兰炭受潮,使兰炭进厂水分降低2%。走访交流内蒙古、陕西的5家兰炭供应厂家,不断拓展优质资源。
开发创新型高炉炉料,与上海的高校联合开展含碳复合金属炉料试验,加速了工业化试验进程,3月28日在2号高炉成功试用第一代不含碳复合金属炉料。
02动态调整 优化结构寻求价值
面对矿石、焦炭、进口煤价格的跌宕起伏,占比铁水成本70%的原料成本管控面临巨大困难。如何跑赢大盘?
“用煤用矿优化”项目组采用“优结构+寻快赢”策略,主动寻求宝钢股份采购中心与南京海关支持,动态配置低价小矿种与进口煤资源,成效立竿见影。
配矿方面,全面消化梅精矿粉,根据矿种性价比及资源情况,择优选择图巴朗粉及西皮粉,开发使用性价比高的块矿,全力配用低价小矿种。
配煤方面,主动与南京海关对接,竭力协调外港低价进口煤资源,优化支付政策与采购模式,改善物流工艺并减少船舶中转环节。
废钢采购方面,拓展优化加入高炉的废钢品种,拓展破碎料等废钢采购品种6个,并优化废钢采购策略,一季度实现废钢采购降本53.94元/吨。
03源头改善 向工艺变革要效益
从效率中挖掘成本、效益空间。一季度,梅钢制造系统落实“快、快、快”要求,跑出加速度实施产线效率提升的重点项目,一批制约梅钢高效率低成本运行的瓶颈被各个击破。
1月3日完成鱼雷罐废钢预热项目,有效弥补铁水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解决了铁水到达炼钢工序后热量不足的难题。优化改善高炉大富氧工艺模式,成功突破氧气供应上限,3月份高炉利用系数达2.51。力推鱼雷罐加盖、鱼雷罐周转率提升等铁水过程温降改善项目,3月22日鱼雷罐周转率创4.78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