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在中钢协六届六次理事(扩大)会议间隙,钢协副会长,福建三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黎立璋接受了《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
压减产量要先“切一刀”再“一刀切”
针对今年粗钢产量压减政策,黎立璋表示,这项政策最终能取得多大的效益,还要看在推动过程中的实际执行效果。
“现在是以上一年的钢产量作为基数去调控的,对各省份、各企业都会有一定的限制,务必要注意政策‘一刀切’的问题。”黎立璋强调,“一刀切”不科学,首先要“切一刀”,再“一刀切”。
何为“切一刀”?黎立璋解释道:“就是要以钢铁行业产能标准,即规范产能,来判断某地区或某企业的产能是否严重高于合规产能。”
“如果严重偏高,那么对这样的企业要先‘切一刀’,然后全行业再统一调控,这样可能更加公平。如果只根据上一年钢产量就‘一刀切’,对规范生产的企业并不公平。”
黎立璋认为,以前有很多产能违规的企业没有得到严厉惩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行业自律难以上升到法律层面,二是相关违法违规数据难以获取。
黎立璋建议,钢铁行业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惩处不正当竞争的企业,达到“人人喊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