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快研制转型金融标准,是做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基础。”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7月30日在“2022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表示。
具体来看,在绿色金融方面,2017年,人民银行将绿色金融标准化工作列为“十三五”时期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按照“国内统一、国际接轨、清晰可执行”原则,稳步推进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现已推出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标准,为规范发展绿色金融提供了参考和依据。2021年,人民银行联合发展改革委和证监会,共同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实现了绿色债券认定标准的国内统一,剔除化石能源相关项目,实现了与国际主流标准的接轨。人民银行与欧盟有关部门联合发布《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梳理72项符合双方标准的绿色项目,为中欧绿色债券市场互联互通、便利绿色跨境投融资奠定了基础。
金融支持低碳转型方面,2021年以来,为明确金融支持高碳行业和项目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范围,避免金融机构“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人民银行加大了转型金融标准研究制定力度。目前,已初步明确了转型金融标准的基本原则。王信表示,人民银行正在组织力量开展建筑建材、钢铁、煤电、农业等领域转型金融标准的研究,条件成熟后将公开发布。相关标准的确立,有助于金融机构结合市场需求,积极创新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可为财富管理行业提供更多投资选择,综合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除明确标准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也离不开全面、准确、及时的环境信息披露。王信表示,近年来,全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快速推进,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将气候环境因素纳入发展战略并作出净零排放承诺,而科学开展碳核算、积极披露环境信息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二是绿色金融和ESG投资快速发展,投资者对充分披露环境信息的需求大幅增加。三是国际组织和监管部门出台更多措施,要求金融机构提升环境信息透明度。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金融机构由大到小、由易到难、分层次、分步骤探索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王信介绍称,一是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不断完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标准。2021年,人民银行制定发布金融行业标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许多地区据此不断提高披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推动各地编制环境信息披露报告。2021年,人民银行指导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200多家金融机构完成环境信息披露报告试编制,并探索形式多样的披露方式。一些非试验区所在省份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三是强化环境信息披露结果应用。人民银行将环境执法信息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2021年,全国共有3.36万户企业的环保处罚信息,被789家金融机构查询132.79万次,在协助金融机构预警相关贷款风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将进一步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和碳排放核算标准,研究出台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时间表和路线图,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能力建设,夯实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规范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王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