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公共服务
联系我们
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
协会地址 : 南京市御道街58-2号 明御大厦703室
咨询热线 : 025-84490768、84487588
协会传真 : 025-84487588、84490768
标准编号岂是儿戏?随意变更恐伤团体标准公信力

2025-09-23 08:27:42

来源:标准知多点

浏览276

近日,小知注意到,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团体新闻”栏目,多个社会团体相继发布了团体标准编号变更公告,其中不乏一些“国字头”的社会团体。小知认为,表面看,这只是简单的编号调整,实则折射出当前团体标准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团体标准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团体标准的编号由团体标准代号(T)、社会团体代号、团体标准顺序号和年代号组成。这一规则绝非随意设定,而是保障标准体系科学性和稳定性的基础。


团标平台首页“新闻”栏目

 编号随意变更的三大乱象 

观察近期公告,小知发现,社会团体在技术内容不做任何调整的前提下,团体标准编号变更存在几种典型情况:一是由于组织内部管理混乱,编号重复而进行的变更;二是突发性的标准顺序号大规模重新梳理调整;三是将独立编号标准整合成分为部分的标准。这些变更看似有因,但背后往往反映出团体标准管理的事前规划不足和随意性。

情况一示例:浙江某社会团体发布的标准编号变更公告(截图)

情况一示例:浙江某社会团体团标平台主页公布的团体标准(截图)

情况二示例:某“国字头”协会发布的标准编号变更公告(截图)

情况二示例:某“国字头”协会发布的标准编号变更公告附件涉及187项团体标准(部分截图)

情况三示例:某“国字头”促进会发布的标准编号变更公告(截图)

 随意变更编号的四大弊端 

一伤标准公信力。标准编号是标准身份的唯一标识,如同人的身份证号。频繁变更会导致标准使用方难以追踪标准版本演变,降低了对标准本身的信任度。当企业在产品上标注执行标准时,编号变更可能导致市场监管和消费者识别的困惑。

二乱行业秩序。标准编号在供应链、检测认证、招投标等活动中被广泛引用。编号一旦变更,所有引用场所都需同步更新,否则极易造成执行混乱。尤其在国际贸易中,标准编号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我国产品的国际认可度。

三增社会成本。每一次编号变更都意味着标准文本重新发布、相关方更新数据库、企业更换产品标识、检测机构更新资质认定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这些不必要的成本最终将由整个社会承担。特别是2024年8月以来,团体标准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团体标准组织2018年1月1日后发布的团体标准应通过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编号调整之后,意味着需要重新出版印刷,必定增加成本。

四违标准化程序。《团体标准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了制定团体标准的一般程序,包括提案、立项、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批准、编号、发布、复审。可见,编号是在标准批准后发布前的工作程序,而不存在标准发布后,技术内容不作调整的情况下变更标准编号工作程序。随意变更编号不仅违反了正常的标准化工作程序,也违背了标准化工作应有的严谨性和稳定性原则。

 构建标准编号管理的长效机制 

为解决这一问题,小知建议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强化事前规划。社会团体在制定标准前,应充分论证标准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建立科学的符合团体自身定位的团体标准体系,避免因工作目标不明确和管理疏忽而频繁变更标准编号。团体标准一旦被批准发布,赋予编号,不应轻易更改。

规范变更程序。确需变更编号的,应当建立严格的内部审核机制,评估变更的必要性和潜在影响,并向社会公开变更理由和过渡期安排,保障标准使用方的知情权和适应期。

加强平台监管。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应加强信息发布前的审核工作,对非必要变更予以提醒和指导,从源头上减少随意变更的发生。

标准化工作是一项严谨的科学活动,团体标准作为国家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范化管理关系到我国标准化改革的成效。只有保持标准编号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才能真正确立团体标准的权威地位,发挥其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标准编号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标准化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维护编号的稳定性,就是维护团体标准的公信力,更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基石。各社会团体应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切实做好团体标准编号的管理工作,让团体标准真正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