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9日

星期日

政府授权
联系我们
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
协会地址 : 南京市御道街58-2号 明御大厦703室
咨询热线 : 025-84490768、84487588
协会传真 : 025-84487588、84490768
长三角冶金质量提升工作秘书处
未来航母对新材料的需求

2025-10-09 14:18:58

来源:国家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

浏览133

9月25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答记者问时表示,近日,歼-15T、歼-35和空警-600舰载机在福建舰上成功实施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标志着福建舰具备了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为后续各型舰载机融入航母编队体系打下良好基础,在我国航母建设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未来航母作为海上作战平台的核心装备,对材料性能的要求将呈现多维度、高标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轻量化与高强度

碳纤维复合材料:因其强度比钢大、密度比铝小,且耐腐蚀、耐高温,将成为航母甲板、舰体结构的关键材料。例如F-35战机通过35%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实现减重。

金属3D打印拓扑优化:通过拓扑优化设计实现部件轻量化,同时保持结构强度。美国陆军已用该技术制造坦克车体,成本降低且性能提升。

2. 耐极端环境性能

耐高温材料:航母甲板需承受舰载机起降时的高温尾焰,需采用钛合金或陶瓷基复合材料。

抗腐蚀材料:长期海洋环境要求材料具备抗盐雾腐蚀能力,如不锈钢或特殊涂层技术。

3. 快速制造与维修能力

3D打印技术:舰载3D打印系统可快速修复齿轮、联轴器等非标零件,中国海军已实现战舰齿轮的舰上打印修复。

增材制造技术:金属3D打印可缩短复杂部件生产周期,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用于导弹部件制造。

4. 电磁兼容与隐身性能

电磁屏蔽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兼具导电性,可减少电磁信号泄露。

隐身涂层:需结合雷达吸波材料(RAM)降低航母雷达反射截面积。

5. 供应链安全与国产化

战略材料自主可控:如稀土元素钐的供应直接影响军工生产,中国已通过断供策略影响西方弹药供应链。

信创适配规范:2025年新规要求军工材料需基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开发,确保供应链安全。

注:中航沈飞超大厂房展示的先进制造技术可能涉及未来航母材料加工工艺

6. 智能化与多功能集成

智能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可自适应环境变化,提升航母结构自修复能力。

多功能复合材料:兼具结构承载、能源存储(如超级电容)等特性,减少航母系统复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