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科学技术
联系我们
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
协会地址 : 南京市御道街58-2号 明御大厦703室
咨询热线 : 025-84490768、84487588
协会传真 : 025-84487588、84490768
光伏前沿-最新高效光伏组件技术

2022-11-21 18:48:48

来源:冶金

浏览886

根据预测,未来30年,石油需求将呈现下降趋势,以太阳能为首的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增长最为迅速的能源。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并将之列为未来重点任务之一,我国光伏发电技术步入新时代。

在光伏产业新时代背景下,“降本提效”成为主体趋势。光伏组件作为光伏发电的核心部件,是降低光伏成本,提高发电效率的基础。因此,研发低成本、高效率的光伏组件是光伏产业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光伏研发人员和生产企业对光伏组件“降本提效”技术的不断探索,高效光伏组件层出不穷。

罗学涛、牛海燕团队结合光伏组件发展现状,对各项组件新技术的生产制备、可靠性性能、输出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并结合产线设备、实验室分析仪器与计算机模拟,从微观分析、数据模拟以及仪器测试等方面给予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下面,本文对各项组件新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无主栅双玻晶硅组件

栅线在电池中起到收集和汇流电流的作用,但会形成一定遮挡面积从而影响电池效率。无主栅技术的本质是通过优化电池片电极、焊条和组件来提效降本。该项技术具有三大显著优势:一是降低电池片材料成本二是降低遮光面积,三是提升电池片的电流收集能力。

焊接型无主栅组件技术仅改造焊接设备,即不改变电池片结构及组件制作工艺。对于此类组件技术,应重点关注焊接稳定性和组件失效机理,即焊接时电池片的失效、组件湿热老化过程中的失效、组件热循环过程中的失效。

罗学涛、牛海燕团队于实验分析并结合组件制作水平,设计出一款符合现阶段发展现状的无主栅焊接型组件,针对此类型组件的稳定性和失效机理展开了深入研究,其所用材料和结构为:多晶硅电池片基底、正面电极、四段背面电极、矩形截面焊条、双玻组件结构。主要成果如下:

1

焊接过程电池片的失效形式及焊接技术

晶硅电池片在焊接过程的主要失效形式是裂纹和虚焊,裂纹发生的比率远高于虚焊,并且裂纹对电池片或组件存在长期影响。在焊接过程中,电池片受到外部机械力或内应力,继而在电池片中产生裂纹。其中有些裂纹存在于银电极、Sn37Pb合金及背铝层中,当吸收足够的能量,将有可能扩展至电池片内部,导致电池片破裂。

image.png

焊接过程中电池片中材料产生的裂纹缺陷

(a)银电极的断口;(b)依附于银电极的硅片中的裂纹;(c)Sn37Pb合金中的裂纹;(d)背铝层中的裂纹;(e)背铝层中的裂纹;(f)硅片中的裂纹

image.png

晶硅电池片中裂纹的扩展形貌

(a)单晶电池片中的裂纹;(b) 多晶电池片中的裂纹;(c) 裂纹的扩展轨迹;(d) 破碎的电池片

统计分析电磁感应焊接和红外加热焊接产生裂纹、虚焊电池片的数量,来衡量电磁感应的焊接质量。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对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加热效率,不同的加热效率将引起材料间的温度差,继而产生内应力。但电磁感应焊接技术焊接质量良好,引起的缺陷占电池片总数的0.4%,裂纹电池片占据了缺陷电池片的66.7%。

image.png



无主栅双玻晶硅组件虚焊裂纹比例

(a)电磁感应;(b)红外加热
2

晶硅电池裂纹产生分析

对栅线焊接过程中,晶硅电池产生的裂纹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得出:单晶硅比多晶硅电池更容易产生裂纹缺陷。相同的电磁感应焊接工艺,单晶电池中裂纹占缺陷总数的80.2%,斜裂纹是主要裂纹且占据比例为44.9%。多晶电池中裂纹占缺陷总数的59.4%,与主栅垂直的短裂纹是主要裂纹且占据比例为46.8%。此外,交叉裂纹在两种电池片中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在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片中分别占比为25.9%和17.6%。

image.png

不同裂纹类型占总裂纹比例

3

组件抗湿热老化能力、抗热循环老化能力

对该组件的抗湿热老化能力、抗热循环老化能力进行测试得出:无主栅双玻组件的抗湿热老化能力优于无主栅单玻组件。在3000小时的湿热老化过程中,双玻组件输出功率衰减率稳定维持在每500小时0.07%~0.16%。而单玻组件输出功率衰减率最大时达到1.63%。并且,无主栅双玻组件的抗热循环老化能力也明显优于无主栅单玻组件。400次热循环老化过程,双玻组件输出功率的最终衰减率为4.41%,而单玻组件在227次热循环就已失效且其输出功率衰减率为10.75%。

image.png

各实验组件在湿热老化过程的输出功率衰减曲线比较

(a)单玻组件和双玻组件;(b)不同单玻组件;(c)不同双玻组件
4

湿热老化过程电池片的失效特性

较多学者研究了组件中电池片在湿热老化环境下的失效机理,但几乎都是关注电池片前表面而很少关注背面的失效特性。因此,对电池片背面和焊接处的失效特性分析和观察具有现实意义。首先对比电池片中背铝层、背面电极和焊接处在不同湿热环境下的腐蚀特性。研究发现,在不同环境下无主栅组件中电池片的失效机理不同。


湿热过程中多晶硅电池的腐蚀规律为:背铝层的腐蚀导致其结构变疏松及Al-Si共晶层变薄,并产生表面光滑的铝氧化物;背电极的腐蚀导致其表面变色并产生表面光滑的铝氧化物;焊接处的腐蚀最先发生于边缘部分且腐蚀区域沿着Ag电极和Sn37Pb合金间的界面向中心扩展。

image.png           

背铝层在高乙酸浓度环境(25°C,85%湿度)处理前后的断面图

(a)实验前;(b)实验处理后

image.png

室温环境(25°C,45%湿度,0~2个月)处理后背电极不同变化情况

(a)背电极出现黄色和靛蓝色;(b)背电极出现黄色;(c)出现靛蓝色

image.png

放置于高乙酸环境下(25°C,85%湿度)不同时间后焊接处微观结构图

(a)60h;(b)120h;(c)180h;(d)240h
5

无主栅晶硅组件热循环失效形式

对无主栅组件的热循环过程中的失效形式进行分析,发现热循环过程中无主栅组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电池片两端虚焊。原因在于:热循环过程,温度变化引起不同材料在不断发生收缩和膨胀,这将在焊接处产生内应力从而导致疲劳破坏,由此使虚焊处恶化,最终焊条与电池片发生分离导致导电性能变差。
image.png

热循环过程组件中电池片出现的三种虚焊类型

(a)焊条部脱落分脱离;(b)焊条脱落且无电连接;(c)焊条脱落但存在电连接


减反射膜双玻晶硅组件

研究发现,具有高达35%的反射率存在于未进行表面处理的晶硅电池受光面,这导致大量的太阳光在受光面被反射,直接影响光生载流子的产生,从而降低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在晶硅电池表面制备一层或多层具有一定光学性质的薄膜,即减反射膜(减反膜),可以增加透射进入晶硅电池内部的光子量,减少晶硅电池表面对光的反射损耗,提高晶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罗学涛、牛海燕团队就减少太阳光反射,设计出一款减反射膜双玻晶硅组件,具体如下:


01 组件设计

针对降低EVA/晶硅电池界面间光反射损失,设计一种TiO2-SiO2/SiO2/SiNx多层减反膜层型双玻晶硅组件。经初步分析,此类型减反膜能够很好地与多晶硅基底结合。

1669719505613.png

多层减反膜设计示意图


image.png

SiO2TiO2-SiO2前驱体制备

image.png

光伏组件结构示意图


02 TiO2-SiO2/SiO2/SiNx减反膜光学性能

在220~1200nm的光波长范围内,采用TiO2-SiO2/SiO2/SiNx减反膜的光伏组件平均反射率低至7.67%,与采用SiNx和SiO2/SiNx减反膜的光伏组价平均反射率相比明显得到优化。在多晶硅电池的主要吸收光波长范围280~780nm范围内,采用TiO2-SiO2/SiO2/SiNx减反膜的光伏组件平均反射率低至6.54%,比采用SiNxSiO2/SiNx反膜的光伏组件反射率低了0.83%和0.49%。因此,SiNx、SiO2和TiO2-SiO2非常适合作为减反膜来降低晶硅电池的反射率,有利于构建高性能的太阳能晶硅电池。

image.png

不同减反膜多晶硅电池封装反射率曲线



03 TiO2-SiO2/SiO2/SiNx减反膜组件的电学性能

采用TiO2-SiO2/SiO2/SiNx减反膜的光伏组件中,有88%的短路电流(Isc)大于9.20A。采用SiNx减反膜的光伏组件中,有72%的Isc≤9.15A,采用SiO2/SiNx减反膜的光伏组件,有72%位于9.15A<Isc≤9.20A。TiO2-SiO2/SiO2/SiNx减反膜的光伏组件短路电流(Isc)改善效果最好。

image.png

具有不同减反膜的光伏组件的短路电流分布情况

综合各项试验指标分析,TiO2-SiO2/SiO2/SiNx减反膜可以降低光伏组件中EVA与晶硅电池间界面的反射损耗,改善电路电流,使得光伏组件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但采用TiO2-SiO2/SiO2/SiNx减反膜结构的光伏组件的平均填充系数改善不大,未来需对烧结和焊接工艺进一步优化。

未完待续:分片和贴膜双玻晶硅组件技术、N型双面半片双玻晶硅组件技术、叠瓦双玻晶硅组件技术、多主栅叠片双玻晶硅组件技术的总结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