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科学技术
联系我们
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
协会地址 : 南京市御道街58-2号 明御大厦703室
咨询热线 : 025-84490768、84487588
协会传真 : 025-84487588、84490768
中天钢铁5号高炉中修炉型矫正及强化生产实践

2022-08-02 14:18:52

来源:中国炼铁网

浏览2278

朱毅  胡立党  殳哲君 曾凡波 李晓南

(江苏中天钢铁公司第三炼铁厂)


摘  要:总结了中天5号高炉中修后开炉快速达产的经验,通过成功开炉,合理控制强化冶炼节奏,在后续生产中充分利用好炉型改造后的优势,对标国内先进技术水平,通过组织技术攻关,持续优化高炉经济技术指标,在较短时间内,中天5号高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关键词:高炉;炉型矫正;快速达产;技术攻关


1. 前言

江苏中天钢铁公司5号高炉设计炉容850m³,设2个铁口,20个风口,采用了国内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自2016年12月份开炉以来,高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逐步提升,但因设计原因,炉喉下部第15段钢砖与14段冷却壁未能平滑过渡,存在凹台,导致炉顶气流边缘不易压制,上部气流不稳,生产稳定性略差,产量消耗指标与国内一流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针对此现象,分厂利用机会进行中修停炉,对15段冷却壁进行拆除替换,形成了平滑规整炉型,给高炉强化冶炼提供了良好条件。通过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对标攻关,采取了各项强化冶炼措施,高炉指标逐步优化,2月份后高炉各项指标连续突破历史最好水平,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提产措施取得积极效果。


2. 高炉炉型情况

6997592d2105deeec34c183af27b0dc8.png

eb2b80e4a186ca1dd2e4f8b7d1a3f1bd.png

由图1可知,炉喉下部第15段与第14段冷却壁间存在明显凹台(凹进294mm)。此凹台的存在一直是高炉边缘气流压制效果差,圆周不均,上部气流不稳定的重要制约因素。


3. 中修开炉基本情况

5号高炉于2019年12月4日0:05安全停炉中修,历时22天,15段冷却壁更换完毕,基本消除15~14段的突兀过渡,形成平滑炉型,同时对炉身都风口段进行喷涂造衬,消除炉壁不规则形状,使高炉内型形成更适应高炉强化生产的开炉炉型。

c0f38f06c0f58129ea6f27ef60f49d7f.pngc23dfa2f5b83c491c29f226b5ad2317b.png

5号炉开炉风口总面积0.1936m2,送风堵6个风口送风(4#、7#、9#、12#、14#、17#),本次开炉采用传统木材填充法开炉,全炉焦比为2.8t/t,正常料焦比0.85t/t,矿批10.3t,焦批5.5t(干焦,水分按5%),铁口预埋自制风氧枪(东铁口)。

2019年12月26日18:16点火送风,18:30送风风口全部变亮,风量1136m3/min,热压100kPa,热风温度850℃。点火后开氧枪,压缩空气开度1/3,氧气开度1/2。0:50开第一炉铁。渣铁量约20t,但物理热偏低;第二炉开始渣铁物理热逐步上行,27日7:03第五炉铁视渣铁物理热、流动性较好开始过撇渣器,炉前出铁基本正常。

因停炉期间打水较多,因此,点火开炉初期炉缸热量低,渣铁处理困难,对恢复进程产生一定影响。随着开炉进程的推进,高炉各项参数逐步恢复,炉缸热量提升,渣铁流动性改善,冶炼强度提高,产量也得到的迅速提升。

开炉前5天的高炉生产指标变化见下表2:

210394d36cecebba5bf5389354de857e.png

至12月底,高炉内外部条件得到改善,生产顺行。随冶炼强度的提升,炉型矫正效果显现出来,炉顶气流分布趋于合理,各项技术参数得到优化,产量开始大幅提升。1月份,高炉平均日产3280t,2月份完全消除开炉影响,平均日产量突破3560t,最高达到3791t,利用系数突破4.46t/(m³·d),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84e58df4416c9baead94bf3c7a5b9121.png


4. 中修后采取的主要强化冶炼措施

适应高炉炉型修正后的变化,5号炉迅速采取了强化冶炼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根据新炉型变化,调整炉顶布料参数,稳定上部气流分布,形成双峰型煤气分布,提高煤气利用率。

5号炉影响生产的核心点在于炉顶气流的分布不合理,边缘凹台导致了通过布料、风口调整等方式矫正的效果达不到要求。本次中修开炉,前期冶强度提高后,一度出现边缘温度偏低,顶温偏低现象。随着冶炼制度的稳定,炉内湿分排出,炉缸扩大,炉顶温度逐步升高,气流分布逐步与料制对应,基本形成了合理的双峰型煤气分布,炉顶气流变化对比见下图:

0b681072bb781786fdc751ff3dd68cdf.png

6b12fd07a907a3bad12a2015b5a5c2dc.png

由图中变化可见,炉型矫正后,操作上采取导引中心气流,适当抑制边缘的方针,形成中心为主,适当照顾边缘的模式。开炉后,随着炉顶温度的提升,布料角度改成保持正角差的制度。2月份后布料矩阵基本稳定为

7b7a8fd2803e1a2805cb3ea825c7c8dc.png

随着高炉各项参数的恢复,炉顶气流相对中修前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中心气流引出,并能持续稳定,双峰气流基本形成,技改效果初显成效。

新的炉顶煤气分布也为后续的冶炼强度提升,煤气利用改善提供了条件。1月份后,高炉煤气利用率在线监测逐步提升,由中修以前的42%左右,提升至3月份后43%~45%,混合煤气化验显示,煤气利用率稳定在47%以上,燃料比也有了显著的下降,取得良好的提产降耗效果。

(2)根据冶炼强度变化,转变观念,扩大矿批,形成与风压、风量匹配的矿石批重,对稳定上部气流,提高煤气利用也起到良好作用。

5号炉中修前因炉型影响,边缘偏盛且不均匀,扩大矿批受到很大限制,主要表现在矿批扩大后,小时料速减至7~7.5个,因边缘气流不稳定,顶温波动较大,探尺走势差,下矿后气流压制现象严重,透气性偏低,往往需控制下料。气流不稳,顶温整体偏高,被迫又改回小矿批,以便用较快料速压制边缘气流过盛,防止顶温长时间偏高。

中修后,随着冶炼强度的提升,料速明显增加,小矿批与较高的冶炼强度已不适应,用矿批压顶温的观念也得到扭转。高炉工段积极试验推进大矿批制度,矿石批重由原27t分阶段提升至34~35t,并通过调整风口面积及风压风量,控制好炉顶合理气流,做到了上下部制度适应,料速稳定,煤气利用率有效提升的效果,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

(3)根据条件逐步提高冶炼强度,实施富氧大喷吹制度,大幅度提高高炉产能,改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炉型的矫正给高炉炉内气流分布打好了基础,高炉吃风能力增强,风机能力逐步发挥。随着气温升高,7月份一度加风至静叶开度60°以上,中修前后的风机使用情况见下表5。

b2b4a60e8d6274f2ffd173ce67db2919.png

中修后风压风量提高了一个台阶,基本做到了全风作业,已与国内先进企业对标看齐,为高炉提升产量打下良好基础。

在公司氧气富余的条件下,5号炉积极提升富氧率,小时富氧量基本保持在10000m³/h水平,富氧率稳定在5.5%左右,煤比也相应提升,由中修前150kg/t左右提升至175kg/t以上,最高达到185kg/t,基本达到了富氧大喷吹的高冶炼强度状态,各项参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使5号炉生产进入稳定、高产、高效、低耗的良好工况状态。

(4)重点加强了炉前工作,对炉前操作细节把控,减少铁口断、漏现象。

出好渣铁对高炉的稳定顺行也是至关重要的,出铁不稳定,亏渣铁往往导致炉内憋压,边缘气流波动,最终影响操作炉型不稳定,同时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因此,中修后,5号炉在提升冶炼强度的同时,更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及时出净渣铁,避免因渣铁排放不佳产生憋渣憋铁的现象。

①与炮泥厂家协同,试验优质炮泥,进行优胜劣汰,对炮泥质量进行定量化评价。对优劣炮泥合理混搭,保证炮泥强度的同时,也保证了透气性,进而稳定铁口深度,稳定出铁节奏,给高炉强化冶炼提供良好条件。

②根据生产条件及炮泥质量情况对打泥量进行规范,保证铁口深度范围稳定在2.4~2.5m,φ50mm钻头钻入铁口深度500mm左右,再用螺纹钢开口,炉前开堵口操作标准化,并尽量做到定量化。

③根据出铁情况灵活调整开口间隔时间,炉内炉外做好联系,炉前人员也时刻掌握出铁盈亏情况,根据要求调整出铁节奏,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操作,给高炉强化创造打下基础。


5. 操作造细节的改善提高

(1)操作上,严格执行操作方针,强化高炉顺行意识,重视炉温、渣碱度的稳定性,物理热低于1490℃就要有提炉温措施,坚决避免炉缸失热现象。工长操作严谨细致,随时跟踪炉况监测体系,发现偏离稳态指标,及时跟进,摸清影响因素,及时纠偏,有的放矢,全力避免炉况不稳。

(2)重视定期排碱工作。5号高炉原燃料条件不太理想,入炉碱负荷整体偏高,从开炉到2020年初,碱负荷一直在3.0kg/t以上,一度高达3.8kg/t,远超入炉原燃料控制标准。碱金属超标,很容易造成炉墙粘结,炉型变差,甚至渣皮不稳导致烧套现象,因此,操作上定期排碱势在必行。对此,高炉根据炉缸炭砖温度及铁前气流变化等情况,通过阶段性炉温做上限,降低炉渣碱度的措施,定期排碱,以减少碱金属在炉内的富集,维护高炉合理的操作炉型。

(3)注意日常操作中规范化,加大风量后,调整压量关系到新的平衡状态,顶压使用不能超过设计上限。日常调节中,风压变动超过10kPa,顶压可根据比例系数进行调整,以确保风速在合理范围内。风温使用,考虑到送风系统承受能力,利用自动调节,固定风温在1180℃,换炉末期混风大闸基本关闭,减少热能浪费,也保证了风口理论燃烧温度的稳定,对高炉顺行有利。

(4)紧密跟踪原燃料变化,与料场,烧结厂等供应单位做好联系,掌握原燃料品种质量变化情况,有计划有预期调整,避免原燃料波动导致炉况不稳。严格工长、副工长看料制度,加强筛分管理,调整合适的筛分速度,及时清理筛网。尤其是块矿筛,每个班拍3次以上筛网照片,保证筛面清洁,筛分效果良好。另外,对焦炭品种变化尤其注意,更换焦炭品种时要保持炉温中上限,焦丁量明显增加,焦炭粉末量大时,都要及时调节,避免炉温大幅下滑,同时,也及时向厂部反馈焦炭的使用效果,尽量稳定优质焦炭供应。


6. 指标变化表

16dd935a68e05f026a2cd6692263c04d.png

由表可见,5号炉中修改造后,高炉运行稳定性得到大幅改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提升明显,与国内同类型高炉相比,也已处于先进水平行列,中修改造项目为强化冶炼打下了基础,并取得了预期效果。


7. 结语

(1)5号高炉设计缺陷所导致的的上部调节效果差,炉顶气流分布一直无法达到预期要求,需要下决心及早处理,尽快扭转生产被动局面。

(2)好的炉型不仅仅是炉况顺行的前提,也是强化冶炼,提升高炉产能,降低消耗的基础条件。在炉型改善的条件下,抓住时机提升冶强,瞄准国内一流生产水平,是及时和必要的。

(3)本次停炉开炉都比较成功,但出现的问题还是很值得注意,尤其凉炉期间是打水过多,开炉又工期非常紧张,烘炉时间一再压缩,导致开炉后炉缸热量低,一度出现渣铁排放困难的情况,给生产造成一定损失。

(4)国内850m³级别的高炉利用系数普遍超过4.0t/(m³·d),这是生产条件稳定、技术水平成熟及管理水平提升的综合体现。5号炉中修后的提产攻关实践证明,通过技改消除生产薄弱环节,改变思想观念,对标先进,大胆实践,高炉的技术指标是完全可以充分发掘,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这为我们今后生产组织,指标攻关等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周传典.高炉炼铁生产技术手册.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

[2]王筱留.高炉生产知识问答.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